就这么简略一句话,递到了美国人面前。美国人估量都懵了,尤其是那些正准备从西班牙罗塔、莫龙两大基地起飞,往特拉维夫送兵器的飞行员。
这感觉,就像你借朋友家车库停了半辈子车,忽然有一天他把锁换了,还告知你,今后你这车,别想从我这儿出门。
可这事儿,还真不满是他一个人的主见。他背面那个联合政府,里边可有好几个“反美斗士”。这些人天天在他耳边吹风,尤其是在巴以抵触这事儿上,早就看美国不顺眼了。
美国人当然火大。罗塔和莫龙这两个当地,对他们来说可不是简略的停车场。这是美军第六舰队在地中海的老巢,是空军全球跑的“超级服务区”。
这就像一个全球送货的快递公司,最重要的两个中转站忽然停工了。你说老板急不急?
那儿停着四艘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可不是一般的船,上面装的“规范-3”导弹,是整个北约在欧洲反导体系的中心。
西班牙现在不让你用基地,不只是卡住了你的运输机,更是直接在这口“金钟罩”上戳了个洞。它在告知美国和一切北约盟友:你们的安全,其实很软弱。
一会儿,就把工作的性质从盟友间闹别扭,晋级到了不坚定整个团体安全架构的层面。
那时候,西班牙仍是佛朗哥独裁,在国际上被孤立得不可。为了抱上美国的大腿,换点经济和军事援助,1953年签了个《马德里公约》。
这笔买卖,从一开端就带着点不平等的味儿。像是个走投无路的人,为了活下去,签了张卖身契。
后来西班牙民主了,国力也强了,腰杆子想硬起来。国内那些左翼政党,更是天天喊着要把美国人赶出去,要主权独立。
既能投合国内的政治心情,又能服务自己“欧洲战略自主”的大方针。西班牙想告知全世界,尤其是告知布鲁塞尔那帮人:我,西班牙,今后要跟欧洲混了,不再是你美国的跟屁虫。
德国、法国这些国家,心里也开端打起了小算盘。他们也在想,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是否也供着这么些“美国大爷”?是否也该从头评价一下协作协议了?
基地周围的小镇,几十年来,经济简直便是靠着美国大兵撑起来的。饭馆、酒吧、洗衣店、出租车司机……不计其数的家庭,都指着这个基地吃饭。
酒吧老板看着空荡荡的座位忧愁,房东太太的公寓也租不出去了。为了所谓的“国家庄严”和“战略自主”,他们的饭碗或许就这么没了。
西班牙政府现在也头疼。外交上是风光了,可国内的民生问题如何来处理?这就像一个人,为了在外面争口气,回家却发现锅里没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