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 j9.games:etacontent

来源:九游会 j9.games    发布时间:2025-04-16 05:28:20
九游会j9登录官网:

  从补偿方案设计到工程质量监督,从法律纠纷化解到交付满意度测评,青岛坚持将协商贯穿城中村改造全链条

  戴家社区实现三个“未发生”,即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未发生一次治安警情、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顺利实现整村拆除

  青岛推行城中村改造“透明营建”模式:每个改造项目必须组建含5~7名村民代表的群众质量监督小组,赋予其材料抽检、工序叫停、整改复验等职责

  “1、4、10号楼的部分厨房、卫生间瓷砖粘贴有空鼓现象,我们要求拆除重新粘贴。”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郎中沟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尹学启将他发现的安置房实施工程质量问题,反映给项目建筑设计企业青岛西海岸开投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很快安排实施工程单位进行整改。

  作为郎中沟村群众质量监督小组成员,拥有20多年建筑行业从业经历的尹学启,在本村改造项目中发挥了专长。监督小组对安置房屋施工的一砖一瓦、一管一线都看得十分细心,在政府部门、建筑设计企业和村民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

  “从最初的户型和图纸设计,到基础装修和建筑材料,都与村民密切沟通。”青岛西海岸开投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军说,例如在选择家居品牌和材料时,他们和街道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到佛山等地的家居建材厂家当地考验查证,差旅费由项目总包单位承担。

  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项目实施,是青岛市办好城中村改造这一民生工程的经验之一。2022年起,青岛市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从补偿方案设计到工程质量监督,从法律纠纷化解到交付满意度测评,青岛坚持将协商贯穿城中村改造全链条。

  2024年,青岛市北区盐滩和河西片区、西海岸新区九顶山片区、城阳区白沙河片区等实现城中村改造开篇破题,一大批项目快速推进,全年共推进138个城中村改造。截至当年底,27个村、2.5万套封顶,24个村回迁分房,1.6万户村民喜迁新居。

  “一套房需要配一个免费车位”,在《河西剩余片改造项目住宅房屋搬迁摸底调查表》的“诉求和建议”栏里,市北区河西片区河西村村民秦承良这样写道。“这个诉求比较普遍,后来被采纳了。”他告诉记者。

  在河西片区,包括秦承良在内的1394户村民,均在摸底调查表上签署了意见。

  河西片区涉及河西、河崖两个村庄,共1394户住宅及51户非住宅,是市北区城中村改造遗留10余年的“硬骨头”,村内房屋老旧、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市北区政府召集两个村庄就搬迁补偿方案、盈亏测算、安置房建设等事宜进行多轮沟通协商,协调达成一致意见。

  征迁前,当地开展耐心细致的入户调查,让大多数百姓更加理解征迁政策。市北区河西街道办事处主任李超介绍,片区网格员、楼组长做好情况摸排、宣传引导、群众沟通等工作,村党委班子带头签约、带头拆除、带队入户,做到“一个政策、一视同仁”,形成“依法推进、阳光征迁”浓厚氛围。

  “当时,征迁小组两三个人来到我家,耐心讲解征迁补偿政策。我总体上满意,也提出了一些诉求。”秦承良说。

  沟通协商,有力促进了青岛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中,青岛各区县探索多种形式,使协商充分有效。

  在征迁过程中,李沧区世园街道戴家社区成立5个工作组,每组设置1名外请专业律师、3名小区党员和2名村民代表。他们下沉社区、多次上门,在做好政策讲解的同时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共梳理出103个征迁问题并全部协调解决,获得群众理解和支持。

  戴家社区党委委员戴德凯说,村民普遍关心回迁的居住、生活环境。在安置房建设最初的选择位置环节,就实行了村民全体协商。“全体村民先进行分组协商,在此基础上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集体决策,最终选定了现在的安置区域。这里离原村址不远,但交通便利得多,生活更加舒适。”戴德凯说。

  此后,戴家社区安置房的户型设计、车位配比、配套建设等选择权,也交给村民充分协商确定。目前,安置区共规划12栋小高层住宅楼,容积率2.13,周边配建幼儿园、医养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等配套设施。

  李沧区旧城旧村改造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苏晋国说,李沧区发挥网络站点平台、政务热线、党群议事会等渠道作用,掌握群众改造诉求,以群众意见为主导,根据安置补偿条件和各家庭情况量身定做签约方案。

  “比如戴家社区自启动征迁开始,仅用时2个月就完成全部267户宅基地100%签约和拆迁工作,实现三个‘未发生’,即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未发生一次治安警情、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顺利实现整村拆除。”苏晋国介绍。

  街道成立民意调查专班逐户建档,社区搭建“议事会”平台,楼栋推选“民情观察员”实时反馈……青岛市让城中村改造项目经历街道听证、社区协商、楼栋恳谈的完整流程,广泛充分征求民意。

  2024年4月,在市北区河西片区城中村安置房工程建筑材料进场验收现场,66岁的群众质量监督小组组长袁本适与6名组员和监理人员,发现有一些表面锈蚀的钢筋,他们马上通知实施工程单位退掉这批材料。

  这位分管过征迁改造的前河西村村干部,和其他群众质量监督小组组员都认为,房子是给村民们盖的,既然有条件用无锈钢筋,就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河西片区群众质量监督小组能如此“较真”,得益于青岛推行的城中村改造“透明营建”模式:每个改造项目必须组建含5~7名村民代表的群众质量监督小组,赋予其材料抽检、工序叫停、整改复验等职责。

  入户门提升为智能密码门;防火门原来是钢框木门,村民认为有火灾隐患,后来换成钢框钢门;样板间房屋地面有裂缝,通过改进工艺、更换材料解决了问题……负责李沧区戴家社区城中村改造的中诚祥集团戴家社区安置房项目经理冯亚辉说,项目安置房建设时注意把房屋的户型、材料、设施等第一时间做成样板间,让村民来“挑毛病”。

  “社区原来没有设计虹吸系统,按照水弹性城市建设要求,我们增添了相应的建筑设施,仅这一项就增加费用100万元。”冯亚辉说,改造后的戴家社区安置房,品质高于同类商品房水平,建筑成本约5500元/平方米,高于同类商品房的4700元/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安置房项目建设相关联的费用主要由社区筹集。“在计算盈亏平衡方案时就对此有考虑,保证安置区建设质量经得起村民检验。”苏晋国说,各项目实施主体按照政府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标准,秉持积极认真的态度,让安置房质量获得百姓认可。

  西海岸新区郎中沟城中村改造项目交付前,社区干部及居民代表等60多人分成4个小组,人手一张房屋验收单,对624套回迁新房及3.3万平方米地下设施进行交付验收。

  开关大门有没有异常,门锁能不能顺利使用,窗户是否能正常开关,墙面有没有瑕疵……一项项签字“同意”的背后,是对此前群众质量监督小组努力的认可,也是对城中村改造全程协商机制投下的赞成票。

  在城阳区,当地进一步强化“双验收”制度:项目必须由居民代表复验并签署验收同意书后,方可启动正式验收,察觉缺陷及时整改。

  在城阳区红岛街道宁家社区改造验收现场,居民代表们能随意入户看房。居民韩美玲对房子十分满意:“哪儿都挺好,环境整洁,房子格局大,还有服务老人的智慧化设施。有了集中供热,冬天终于不用像在平房生活那样不敢洗澡了。”

  城阳区住房和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杜秀东介绍,对于未严格实施“双验收”的项目,不颁发竣工备案证、不拨付尾款、不启动下一期改造。“在各专业部门鉴定合格基础上,竣工验收更要‘民心合格’,确保居民住上‘好房子’。”杜秀东说。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郎中沟村(2025 年 2 月 10 日摄) 王凯摄 / 本刊

  作为李沧区戴家社区聘请的专业法律顾问,赵芳从征迁启动之初,就和同事一起跟随工作组入户,从法律角度讲解政策要点,解答村民问题。

  “有的家庭,儿子认为房产与嫁出去的女儿无关,家里关系就变得微妙,甚至关系紧张。”赵芳说,在社区干部和村民代表协助下,她和同事们耐心解释有关规定法律法规,最终解决了村民疑问,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记者了解到,青岛坚持依法促改,保证群众诉求得到依法回应解决。相关社区聘请第三方法律团队全程介入,提供法律咨询和监督服务,拟定有关规定法律文书、审查相关协议,同时协助社区完善法律程序、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征迁、建设、回迁等各环节依法依规、公平合理。

  市北区河西片区之所以成为城中村改造的“硬骨头”,就在于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河西、河崖两村村界呈不规则形状,与规划建设的河崖安置区宗地红线互有交叉,两村之间意见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改造长期停滞。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改造实施主体依照有关规定法律规定,经过充分沟通协商,最终本着同地同价原则对两村2635.5平方米土地进行置换,既保证了各自利益,又平稳实现安置区供地。

  实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青岛严格执行统一征迁、回迁政策,公证参与抓阄分房全过程,设立征迁巡回审判工作室,法理结合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城阳区流亭街道邱家女姑社区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困扰近两年的征迁问题,20余处征迁尾户全部协商同意,遗留问题“清零”。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配置促进和住房发展改革处处长李克先介绍,2022~2024年,青岛累计推进211个城中村改造,102个村约4.7万户村民实现回迁,总面积860万平方米。■